為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,守護好綠水青山,臨翔區章馱鄉積極探索,在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多措并舉,讓生態與經濟共贏,讓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
以往,每到農作物收獲季,秸稈處理就成了農戶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焚燒秸稈,濃煙滾滾,污染大氣環境,還易引發火災;隨意丟棄,不僅影響鄉村容貌,還會造成資源浪費。對此,鄉村兩級工作人員,深入農戶家中,走進田間地頭,與農民朋友面對面交流,耐心講解秸稈作為飼料的諸多好處。讓他們從思想上轉變觀念,積極參與到秸稈綜合利用的行動中來。
隨著宣傳的深入,轄區內的養殖(牛、羊)戶們逐漸認識到秸稈的價值,紛紛主動收儲秸稈作為飼料。原本被視為廢棄物的秸稈,搖身一變成為了牛羊的“美味佳肴”,降低了養殖成本,為養殖戶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。同時,章馱鄉依托邦賣青貯飼料加工中心,進一步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。加工中心配備了專業的設備,將收集來的秸稈進行粉碎、發酵等處理,制成高品質的青貯飼料,不僅提高了秸稈的附加值,還為周邊地區的養殖業提供了穩定的飼料來源,讓秸稈從“田間廢棄物”變為了“養殖香餑餑”。

為確保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,章馱鄉對農作物秸稈計劃燒除工作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安排。明確劃定了禁燒區域,鄉村公路干線兩側、自然保護區、文物保護單位、高壓輸電線路、加油站周邊等重點區域都被納入了禁燒范圍,為生態環境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線。
對于允許計劃燒除的區域,章馱鄉也并非一燒了之,而是制定了詳細的時間表和操作規范,確保燒除工作安全、有序進行。同時,針對禁燒區域的秸稈,合作社聯合邦賣青貯飼料加工中心和養殖大戶,開展就近就便回收。利用秸稈粉碎壓縮車,將原本可能成為污染源的秸稈迅速打包帶走。這些秸稈被運往加工中心,經過加工處理后,搖身一變成為市場上的緊俏商品,為農戶和合作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。這種“變廢為寶”的做法,既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,又為當地的企業和養殖戶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,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。
秸稈綜合利用不僅解決了環境難題,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綠色動力。未來,章馱鄉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,積極探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,讓秸稈綜合利用之路越走越寬,讓綠水青山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。 |